核心思想:简单而不简单。
1. 用户的搜索行为和行为
做电商运营,一定是对于产品的“目标”进行拆分。
因此,找到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“核心”之后,运营者才会针对这个“核心”找到切入点。
1)电商运营中,可能需要了解用户的购物行为。
因为用户的购物行为很复杂,直接会影响到用户在电商平台的使用和转化。因此,我们要了解用户在购物时的购物习惯。
购买了京东,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的商品,在首页直接看到的是“京东plus”、“网易严选”、“天猫88”、“京东plus”等的“纵向拆分”的描述。
而且这些搜索行为也有可能是用户最常用的购物场景。
而京东plus也就是一个“纵向拆分”的描述。
同时,我们也会了解用户在看到了一些好的推荐产品,也知道这些产品的购买行为。
2)作为电商运营,我们也可以通过做相应的运营手段,触达潜在用户。
如果你的产品是内容型产品,通过与相关KOL的合作,例如给有价值的KOL在微博或者微信上分享产品,从而间接地扩大了产品的曝光量。
而一旦KOL把你的产品分享出去,你也可以在微博上分享产品。
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KOL都会这样做,也并非所有的KOL都愿意分享产品。
作为“打酱油的”的KOL,当看到广告或者被“砸冰箱”的时候,大部分人会选择退出,甚至要屏蔽。
但当我们点击分享时,从传播的角度,KOL会看到带有“打酱油”标签的用户转发了这条微博,甚至在看到被砸冰箱的用户,也会觉得是有兴趣点进来。
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KOL与粉丝的互动,将产品的潜在用户转化为实际的用户。
因为KOL分享产品的方式一般都是通过直播、话题、文案等方式来进行,所以要尽可能的利用KOL在传播产品时的使用场景。
还有一个有趣的玩法,我们可以将产品进行一些有趣的内容植入,比如将自家产品的大包装融入在穿搭上。
这种植入方式可能会让用户觉得有趣,也可能会被KOL的粉丝们接受。
然后在发微博的时候,评论区也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产品。
这里要注意的是,在评论区如果直接让KOL说自己的产品是有多么好,其实他反而觉得不好。